《安徽科技》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安徽科技大事记(2020 年第二季度)

 
来源:安徽科技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四月 2 日 安徽专项政策助力5G 发展。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支持5G 发展若干政策》,加快提升安徽省5G 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深化5G 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培育壮大5G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主要包括夯实网络基础、培育产业生态、促进行业应用、优化发展环境四个方面共十类政策措施。 8 日 安徽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2019年,安徽省技术合同交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共吸纳技术合同20297 项,合同成交额610 亿元,较上年增长72.1%。共输出技术合同19563 项,合同成交额452.72 亿元,较上年增长40.9%。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 亿元,达1062.73 亿元。 9 日 皖企发布中国首颗5G 毫米波滤波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安徽云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正式发布了其自主研制的5G 毫米波滤波器,这是中国厂商首次在5G 毫米波频段研制成功该类微型化滤波器产品,尺寸仅为2.5×2.0mm。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微型滤波器解决方案近乎空白,是世界各国在无线通信核心领域亟待重点突破的技术。 16 日 安徽省新增12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根据科技部公布的2020 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显示,安徽省新增“天翅创”众创空间等12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截至2020 年4 月底,安徽省建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07 家,其中国家众创空间53 家。此次获批的12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均在省级众创空间基础上重点培育,宿州市和淮北市实现国家级众创空间零突破,国家级众创空间已覆盖全省13 个地市。 27 日 潘建伟获2020 年度蔡司研究奖。 德国光学制造企业蔡司公司公布,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2020 年度蔡司研究奖,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领域,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方面的杰出贡献。蔡司研究奖以德国光学家、蔡司公司的创始人卡尔·蔡司命名,用于表彰在国际光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自1990 年起,该奖项在世界范围每两年评选一位科学家。1992 年以来,已经有4 位该奖项的获得者先后获得诺贝尔奖。 30 日 中国科大首次跻身科研机构全球前十。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公布了2020 年度榜单,在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跻身前十。自然指数是依托于全球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 五月 12 日 “墨子号”全球首次实现安全时间传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飞虎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将极大地推动量子精密测量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基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潘建伟团队突破了星地单光子时间传递、高速率星地双向异步激光时间应答器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星地量子安全时间同步的技术验证,获得了30ps 精度的星地时间传递,此精度达到了星地激光时间传递的国际先进水平。 25 日 中国科大分子量子纠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合作,首次制备了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并确定产生的量子纠缠超过临界阈值。这项成果对于未来考虑使用分子进行量子信息处理有重要推动作用。 29 日 中国科大研制出性能强劲的“超级材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将纳米纤维素,加工成一种综合性能强劲的“超级材料”。经检验,其密度仅为钢的六分之一、航空铝合金的一半,轻盈得多,却“更强更韧”,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并有望替代工程塑料减少污染。 30 日 安徽省三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安徽省泗县第三中学王威、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朱恒银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于2017 年批准设立的又一重大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六月 11 日 “科学岛”成功研制国际首个混合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陆轻铀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混合磁体极端条件下原子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利用混合磁体搭配STM开展原子分辨成像研究铺平了道路,对突破当前超强磁场下只能开展输运等宏观平均效果测量的瓶颈,进入到广阔的物性微观起源探索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 15 日 “墨子号”首次实现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联合中外相关科研团队,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上的重要突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将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而且确保了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 16 日 中国科大首次构建循环式宇称时间对称量子模拟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王轶韬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循环式宇称时间(简称PT,parity-time)对称量子模拟器的构建,并基于该模拟器观测到量子态在PT 对称系统中的动态演化行为,为深入研究非厄米量子物理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平台。 19 日 中国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计算和模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理论上提出并实验实现原子深度冷却新机制的基础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实现了1250 对原子高保真度纠缠态的同步制备,为基于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规模化量子计算与模拟奠定了基础。 24 日 “量子柴郡猫”量子特性首次被实验揭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物理基础问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许小冶等人与南开大学陈景灵教授合作,首次实现光子的偏振与其本体分离,进而实现两个光子偏振的无接触交换,揭示了“量子柴郡猫”的独特量子特性。该研究成果展示了量子世界中物质与其物理属性灵活多变的关系,加深了人们对“什么是物理实在”这一物理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微扰获得弱值的方法也将为研究量子物理其他难题提供有力工具。 26 日 ITER 计划极向场6 号超导线圈抵法交付。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ITER 计划极向场6 号超导线圈(PF6 线圈)正式交付至法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总装现场。PF6线圈是ITER 装置主机的最重要部分之一,位于ITER 装置超导磁体的底部,是目前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PF6 线圈的顺利交付,为ITER 计划2025 年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ITER 整个计划的进度具有积极的提速推进意义。 29 日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建设。会议宣布了2019 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决定和第二批“一室一中心”名单。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教授胡以华获2019 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四月2 日 安徽专项政策助力5G 发展。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支持5G 发展若干政策》,加快提升安徽省5G 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深化5G 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培育壮大5G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主要包括夯实网络基础、培育产业生态、促进行业应用、优化发展环境四个方面共十类政策措施。8 日 安徽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2019年,安徽省技术合同交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共吸纳技术合同20297 项,合同成交额610 亿元,较上年增长72.1%。共输出技术合同19563 项,合同成交额452.72 亿元,较上年增长40.9%。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 亿元,达1062.73 亿元。9 日 皖企发布中国首颗5G 毫米波滤波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安徽云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正式发布了其自主研制的5G 毫米波滤波器,这是中国厂商首次在5G 毫米波频段研制成功该类微型化滤波器产品,尺寸仅为2.5×2.0mm。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微型滤波器解决方案近乎空白,是世界各国在无线通信核心领域亟待重点突破的技术。16 日 安徽省新增12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 根据科技部公布的2020 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显示,安徽省新增“天翅创”众创空间等12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截至2020 年4 月底,安徽省建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07 家,其中国家众创空间53 家。此次获批的12 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均在省级众创空间基础上重点培育,宿州市和淮北市实现国家级众创空间零突破,国家级众创空间已覆盖全省13 个地市。27 日 潘建伟获2020 年度蔡司研究奖。 德国光学制造企业蔡司公司公布,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2020 年度蔡司研究奖,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领域,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方面的杰出贡献。蔡司研究奖以德国光学家、蔡司公司的创始人卡尔·蔡司命名,用于表彰在国际光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自1990 年起,该奖项在世界范围每两年评选一位科学家。1992 年以来,已经有4 位该奖项的获得者先后获得诺贝尔奖。30 日 中国科大首次跻身科研机构全球前十。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公布了2020 年度榜单,在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跻身前十。自然指数是依托于全球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五月12 日 “墨子号”全球首次实现安全时间传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飞虎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将极大地推动量子精密测量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基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潘建伟团队突破了星地单光子时间传递、高速率星地双向异步激光时间应答器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星地量子安全时间同步的技术验证,获得了30ps 精度的星地时间传递,此精度达到了星地激光时间传递的国际先进水平。25 日 中国科大分子量子纠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合作,首次制备了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并确定产生的量子纠缠超过临界阈值。这项成果对于未来考虑使用分子进行量子信息处理有重要推动作用。29 日 中国科大研制出性能强劲的“超级材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将纳米纤维素,加工成一种综合性能强劲的“超级材料”。经检验,其密度仅为钢的六分之一、航空铝合金的一半,轻盈得多,却“更强更韧”,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并有望替代工程塑料减少污染。30 日 安徽省三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安徽省泗县第三中学王威、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朱恒银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于2017 年批准设立的又一重大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六月11 日 “科学岛”成功研制国际首个混合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陆轻铀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混合磁体极端条件下原子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利用混合磁体搭配STM开展原子分辨成像研究铺平了道路,对突破当前超强磁场下只能开展输运等宏观平均效果测量的瓶颈,进入到广阔的物性微观起源探索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15 日 “墨子号”首次实现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联合中外相关科研团队,取得了量子通信现实应用上的重要突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将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而且确保了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16 日 中国科大首次构建循环式宇称时间对称量子模拟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王轶韬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循环式宇称时间(简称PT,parity-time)对称量子模拟器的构建,并基于该模拟器观测到量子态在PT 对称系统中的动态演化行为,为深入研究非厄米量子物理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平台。19 日 中国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计算和模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理论上提出并实验实现原子深度冷却新机制的基础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实现了1250 对原子高保真度纠缠态的同步制备,为基于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规模化量子计算与模拟奠定了基础。24 日 “量子柴郡猫”量子特性首次被实验揭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物理基础问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许小冶等人与南开大学陈景灵教授合作,首次实现光子的偏振与其本体分离,进而实现两个光子偏振的无接触交换,揭示了“量子柴郡猫”的独特量子特性。该研究成果展示了量子世界中物质与其物理属性灵活多变的关系,加深了人们对“什么是物理实在”这一物理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微扰获得弱值的方法也将为研究量子物理其他难题提供有力工具。26 日 ITER 计划极向场6 号超导线圈抵法交付。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ITER 计划极向场6 号超导线圈(PF6 线圈)正式交付至法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总装现场。PF6线圈是ITER 装置主机的最重要部分之一,位于ITER 装置超导磁体的底部,是目前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PF6 线圈的顺利交付,为ITER 计划2025 年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ITER 整个计划的进度具有积极的提速推进意义。29 日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建设。会议宣布了2019 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决定和第二批“一室一中心”名单。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教授胡以华获2019 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文章来源:安徽科技 网址: http://ahkj.400nongye.com/lunwen/itemid-10350.shtml


上一篇: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研
下一篇: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_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安徽科技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